可能在你眼里她們只是在指導幫助產婦做一些伸展動作,其實她們是在"因材施教",幫助產婦和寶寶解決問題。比如說寶寶胎位不正,比如說準媽媽宮口開的很慢等等。
自由體位是當前醫護人員和導樂師都很青睞的能幫助產婦打開宮口的一種常用方式,那么導樂師都是如何判斷用哪些體位來幫助產婦呢?
自由體位主要分為4個大類:站、跪、坐、蹲。我們需要根據產婦的狀況選擇不同的自由體位幫助產婦調整寶寶的位置和加快宮口打開。
刺激宮縮,利于胎頭下降
站位:產婦站立,可以借助床欄、墻壁、人等支撐站立,有體力的產婦也可以在宮縮間歇期在床邊走一走;
優勢:利用重力作用減輕陣痛;可以有效刺激宮縮、縮短產程,同時讓寶寶患上細菌感染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幾率降低。
站立位時,可以減輕子宮對尾骶部的壓迫,骨盆的可塑性不再受到抑制,增加了骨盆出口徑線,為胎頭旋轉增加了空間。同時,該體位也可減輕子宮對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的壓迫,增加胎盤供血。
利于胎兒轉為最佳枕位
跪位:產婦跪立,可以借助導樂球、凳子、家屬或者醫務人員等做支撐;
優勢:借助重力優勢,幫助緩解背痛,減少子宮對脊柱的壓迫,增大骨盆??冢偈固ヮ^屈曲,還可助胎兒移動到適合分娩的位置——枕前位;部分跪位還能有效的避免臍帶脫垂,減少骶尾部的壓痛,避免產婦過于疲勞,同時,當胎頭未固定時有助于胎頭退出骨盆。
即利用重力又可宮縮間休息
坐位:產婦上半身垂直坐于床上、椅子上或分娩球上;
優勢:該體位也可借助重力優勢促使胎頭下降,產婦在兩次宮縮之間得到很好的休息,促進舒適感,是產婦樂于接受的體位之一。
幫助胎兒下降,骨盆空間增大
蹲位:產婦借助外力,將雙腿擴張,完成蹲式;
優勢:增加坐骨結節間徑,符合產道生理結構,增加胎兒向下、向外的重力,更容易掌握用力技巧。
當產婦處于不同的體位時,骨盆形狀和胎兒位置都可能發生細微變化,沒有哪一種體位對于任何情況或任何時候都合適,所以導樂師都會鼓勵產婦不斷嘗試并選擇舒適的體位。
在指導產婦變換體位的同時也要關注產婦的主訴和胎兒心率變化,尤其是懷疑隱性臍帶脫垂的產婦。對于出現胎心率問題的產婦,可以嘗試變換體位,排除仰臥位或長期固定體位所致的臍帶壓迫。指導產婦選擇側俯臥位或前傾跪位可以緩解由于仰臥位低血壓或臍帶受壓造成的胎心率問題。在遇到臍帶脫垂的緊急情況下,也可以選擇抬高臀部。
成功的分娩受到產力、產道、胎兒、疼痛、環境、心理情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不斷的更新迭代中,產科服務模式的轉換也直接關系到母嬰安全,幫助產婦自主選擇舒適、輕松的體位,在轉變產科服務模式和促進產科優質服務中有著重要意義。
20余年的孜孜不倦,砥礪前行
我們始終致力于幫助
全球產婦解決最棘手的難題:
用非藥物無痛分娩技術
促進自然分娩,讓母嬰更健康
更多資訊,關注我們
▽▼▽▼▽▼▽▼